其实,周人在将殷商灭掉后,就非常了解商纣王之所以亡国的主因--纵欲。不过,这也非单指君王,任何人若是过度的追求享乐生活,都得面对致命的危害。对周人而言,过度沉迷于酒色等糜烂经验中,绝非聪明事。既然普通人如是想,敏锐的周公又是何等人物,他自身是敬谢不敏,对于维系国纲正道更是义不容辞。试想,周公怎么可能会放任人民置身于可能会酿成大祸的事物中呢?!他绝对是会设法将危险自国域剔除的。
周公在〈酒诰〉中表示,上天之所以降罪惩处,全因我们的民众丧失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,故而敢犯上作乱。追根究底,无非是因酒乱了行为举止。有些诸侯国会灭亡,也是因为群众过度饮酒所致。
周公还以文王受命元年所颁布的禁酒令来转告康叔,令他于妹邦来施行禁酒。妹邦的各级官吏平时是不可以饮酒的,但只允许其宗族内部的长老们在行燕私之礼与祭祀祖先旅酬(祭礼毕,宴请宾客们,让众宾客彼此敬酒酬答)之际能够畅饮美酒。此外,周公还希望饮酒之际应当注意饮酒之德,切勿失了礼节。周公虽然反复叮咛各级官员,只有祭祀时能够饮酒,可是他对于殷遗平民是不曾下达禁酒要求的。
不过,你是否会好奇,为什么在举行圣洁的祭祀活动之时反倒能够饮酒呢?这是因为祭祀是一种面向上天的虔敬仪式。故在这种神圣的仪式中,祭祀者得进献贵重难得之品,而由大量粮食酿成的精华--酒自然就是最适宜呈上的祭物。因此,酒是专门要供献给神祗的礼物,而非供人填补口腹之欲的享乐物。
只是,周公在了悟了酒虽然是献给神灵的贡品,却会让人在畅饮后逾规越矩,失了仪态、分寸,进而颁发禁酒令。
〈酒诰〉:酿酒耗费大量粮食 除此因素之外,另一项禁酒的主因是:饮酒会导致大量粮食的无谓消耗。文王认为,由于酒是经由大量粮食酿造所得,所以酿酒不仅会养成民众嗜酒的习惯,还会催生散漫、浪费的民风,暗地里消退的更会是难以复得、难以计数的美德。所以,文王与周公为了避免群众的精神与心灵受到危害的啃噬,而失去了美好的良善,故而禁酒,以免百姓的行为模式逐渐低下。
虽说今人再看〈酒诰〉,会觉得文王和周公未免太小题大作,但眼明心亮者都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圣贤的治国决策。毕竟,周朝有了这两位明智者的见微知着、防微杜渐,方能巩固长年的稳定基业,这是任谁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啊!
评论